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探秘洛阳紫砂的前世今生

探秘洛阳紫砂的前世今生

文/郭颖颖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说到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洛阳紫砂却鲜为人知,甚至是闻所未闻。2019年在洛阳新安县石井镇开始打造的中原第一个“紫砂文化产业园”于202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我无数次经过石井老街,竟没有发现藏在这里的“惊世宝藏”。6月4日,在新安县石井老街紫砂产业园内,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中原紫砂第一人”张逸人,揭开了洛阳紫砂的神秘面纱,道出了洛阳紫砂的前世今生。

(一)洛阳紫砂涅槃重生

洛阳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紫砂早在唐宋时期就产生于河南洛阳,后因王朝更迭,战火频仍,致使这一独特的工艺被历史的烽烟所湮灭。洛阳市新安县的张逸人,源于对家乡紫砂艺术能够重获新生,他克服重重困难,历经20年的研发探索,终于在2010年烧制出第一件纯天然的洛阳紫砂壶,并命名为黛玉古砂,张逸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原紫砂第一人”、“北方紫砂开拓者”。从此洛阳也因洛阳紫砂的涅槃重生而更富有文化底蕴。洛阳紫砂以原始、醇厚、生态等特质呈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质朴、古拙、自然天成之美。

(二)唐宋紫砂出洛阳

洛阳市新安县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关学者研究证明,紫砂起源于北宋时期的洛阳新安“绀紫泥”,即北宋“紫瓯”的制作原料。紫砂泥按颜色可分三种,即紫泥、绿泥和红泥,唐代开始用其做炊具及砚台。晚年居住在洛阳的白居易,使用的炊具就是红色紫砂器,其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宋诗第一人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一诗中,“紫泥新品泛春华”中的“紫泥”从何而来呢?据考证应该来源于新安民间流传的俗称。新安县当地老一辈的制陶艺人把制作陶瓷的泥料叫“肝紫泥”“肝子泥”(音译,可能感觉像猪肝的颜色),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称呼的,无人知道,都说上几辈都是这样叫的;并且还有“白肝”“黑肝”“紫肝”“黄肝”等区别,都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

梅尧臣在《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中还提到“紫泥”:“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梅尧臣、欧阳修当时都在洛阳为官,因此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也应该在洛阳周边。2006年发表的《宜兴紫砂壶起源研究 》分析的更加详细,明确指出宜兴紫砂壶应起始自明代中期 , 上述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泥”“紫瓯”等并非就是宜兴紫砂。而这些古诗中的红泥、紫泥,指的正是当时的洛阳紫砂。

“唐宋紫砂出洛阳”,曾在一些文史中读过,洛阳紫砂,多产于新安。以北冶为中心的新安北部一带,是唐宋以来中原陶瓷制作中心。北冶镇坐落于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山系间的丘陵地段,黄河万山湖环绕东、南、北三面,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在地表层,有种叫绀(gàn)紫土的矿物质覆盖率很广。从地质方面说,紫砂泥属于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沉积矿床,在2.5亿年漫长的地质运动中,经过长期自然风化,并通过外力沉积形成的,常深埋在山腹中。其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赤铁矿等组成。黛眉山系的绀(gàn)紫土,十分细腻,阳光之下看去,那色泽,如一团紫气腾腾,又如玉滋润。古人以此为材料,捏成茶壶状,烧制而成,取名紫砂壶。

北冶镇大规模制作陶器的地方,叫甘泉村,这里发现数十个唐宋窑址,还有两百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的古窑,还有两座由历代陶瓷片堆积而成的小山,里面有唐白瓷、宋青瓷、黑瓷,明清黑瓷、白瓷,并有大量紫砂片。这里以烧制陶瓷出名,历史上曾是豫西地区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有着上千年烧制陶瓷的历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陶村”,也是出产紫砂矿料的地方。这些就足以证明这里就是洛阳紫砂的制作中心。

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紫砂的地质结构、储存条件和新安县发现的上百座古窑址,由此可以推断:洛阳新安为紫砂发源地,新安紫砂始于唐,兴于宋,沉寂于明清,紫砂文化久远。


(三)北方紫砂第一人 洛阳新安张逸人


据新安县志记载:北冶到西沃一带的陶瓷艺人中,在清代、民国时期最有名的是桐树湾张家窑的创始人张步瀛。张步瀛出身陶瓷世家,曾考中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第三甲进士,短期为官后,回家经营陶瓷作坊。出身于洛阳新安县张氏陶艺世家的张逸人,是家族的第二十二代传人。

1991年前后,张逸人带着从北京学来的手艺回到家乡创业。在一次闲聊中,一个做地质工作的朋友告诉张逸人,他在新安县北部山区进行地质勘探时好像发现了紫砂矿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第二天开始,张逸人就像着了魔似的,除了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典籍和地方志,还把原本用来做生意的面包车改造成“找矿车”——将部分座椅拆掉,以便能放下铁锹、锤子和镐头等工具。“每周最少要‘下乡’一次。”张逸人说,从1991年到2009年最终发现紫砂矿石,他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

张逸人说,经过20年摸索,总感觉新安县有紫砂矿,完全在不知道的状况下,去找矿,可能采集了10到20种矿石,一种都不是。因为北方和南方气候不一样,泥质也不一样,所以刚开始按照宜兴紫砂矿的标准去找,走了很多弯路。因为宜兴和新安县的气候条件、地质构造都不一样,宜兴在南方气候条件湿润,又紧邻太湖,那里的紫砂矿料温润有光泽。而北方新安县的气候干燥,又在山里的石头夹层地带,所以紫砂矿料干燥。按照宜兴矿料的标准在新安县去找,是永远也找不到的。

采集矿料非常辛苦,因为全是在山里面,并且很多在山的半山腰里,去了很多地方,翻越无数个山头,采矿回来之后经过风化磨粉再练泥。为了保证紫砂原材料的纯天然性和自然原生态,所有的原料都不添加任何东西,采用纯手工古法做实验。采集回来的矿料要风化三年以上、再陈腐(类似醒面)三年以上就可以用袋子密封起来放在不能见光的地方长期存放。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实验,在2010年之前,却没有找到一块可以用的紫砂矿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冥冥之中,有一种上天的指引,也是无数次艰辛与失败毫不动摇的执念使然。2009年张逸人从石寺镇云梦山采集矿石回来的路上,到路边的小石山下停车小解,这里也曾经是他路过无数次的地方,发现脚下有一块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就拿回家做实验,结果成功做出了第一块泥料,原来这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紫砂矿石!突然醒悟新安紫砂和宜兴紫砂存在的差异。通过这一块紫砂泥的实验成功,新安县大面积的紫砂矿料也陆续被发现。在此后的三个多月里,张逸人废寢忘食,把自己关在闷热的屋里“烧石头”。2010年11月的一个下午,张逸人的第一把紫砂壶终于出炉。

“我等了你上亿年!雨打风吹日晒,以最佳的姿态只为你!”

张氏陶艺传承人张逸人经过20余年的挖掘、整理和研究,2010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把纯天然的“洛阳紫砂壶”,从此洛阳紫砂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让人领略到洛阳紫砂壶的风采;2015年,他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为洛阳紫砂的重生与传承,开辟了新天地;他还先后被授予洛阳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2017年9月受邀作为牡丹使者,参加重走丝绸之路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其作品被意大利、希腊等多国博物馆收藏;他制作的《牡丹仙子》、《紫砂壶》系列产品被河南省轻工业协会认定为“河南礼物”;2019年9月启动建设石井老街紫砂产业园项目,打造“中原第一个紫砂文化产业园”,为洛阳紫砂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5月“石井老街紫砂文化产业园”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洛阳紫砂在张逸人的带领下,揭开了洛阳紫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张逸人是洛阳紫砂的缔造者,开创了洛阳紫砂的先河,他为打造洛阳紫砂百年基业披肝沥胆,无私奉献,坚守信念20年,从无到有,从质疑到赞叹,一步一步留下坚定的足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匠人、匠心精神!

(四)洛阳紫砂大有可为

经过20年的大量考察和发掘,张逸人介绍说,洛阳新安县紫砂资源极为丰富,储量最少在5亿吨以上,分布在铁门镇、北冶镇、青要山镇、石井镇等。紫砂储量大,品种丰富,有紫褐色、天青色、大红色、深绿色、黑绿色等。他还说说1吨紫砂矿石可制作4000余把容积为200毫升的紫砂壶,一把紫砂壶市场售价在千元以上,这样算来,1吨矿土可创造出价值400万元左右的产品,市场前景非常诱人。新安县紫砂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文化底蕴厚重,可以给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南有江苏宜兴、北有洛阳新安”,洛阳紫砂的重现,将改写中国紫砂新格局,形成南壶北砂的局面。“洛阳紫砂”品牌也将成为洛阳新安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走向世界!洛阳紫砂也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重放异彩!

(文/郭颖颖 供图:张逸人)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中国 > 正文

探秘洛阳紫砂的前世今生

作者:郭颖颖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发布时间:2023-06-25 14:27:21

说到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洛阳紫砂却鲜为人知,甚至是闻所未闻。2019年在洛阳新安县石井镇开始打造的中原第一个“紫砂文化产业园”于202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我无数次经过石井老街,竟没有发现藏在这里的“惊世宝藏”。6月4日,在新安县石井老街紫砂产业园内,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中原紫砂第一人”张逸人,揭开了洛阳紫砂的神秘面纱,道出了洛阳紫砂的前世今生。

(一)洛阳紫砂涅槃重生

洛阳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紫砂早在唐宋时期就产生于河南洛阳,后因王朝更迭,战火频仍,致使这一独特的工艺被历史的烽烟所湮灭。洛阳市新安县的张逸人,源于对家乡紫砂艺术能够重获新生,他克服重重困难,历经20年的研发探索,终于在2010年烧制出第一件纯天然的洛阳紫砂壶,并命名为黛玉古砂,张逸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原紫砂第一人”、“北方紫砂开拓者”。从此洛阳也因洛阳紫砂的涅槃重生而更富有文化底蕴。洛阳紫砂以原始、醇厚、生态等特质呈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质朴、古拙、自然天成之美。

(二)唐宋紫砂出洛阳

洛阳市新安县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关学者研究证明,紫砂起源于北宋时期的洛阳新安“绀紫泥”,即北宋“紫瓯”的制作原料。紫砂泥按颜色可分三种,即紫泥、绿泥和红泥,唐代开始用其做炊具及砚台。晚年居住在洛阳的白居易,使用的炊具就是红色紫砂器,其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宋诗第一人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一诗中,“紫泥新品泛春华”中的“紫泥”从何而来呢?据考证应该来源于新安民间流传的俗称。新安县当地老一辈的制陶艺人把制作陶瓷的泥料叫“肝紫泥”“肝子泥”(音译,可能感觉像猪肝的颜色),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称呼的,无人知道,都说上几辈都是这样叫的;并且还有“白肝”“黑肝”“紫肝”“黄肝”等区别,都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

梅尧臣在《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中还提到“紫泥”:“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梅尧臣、欧阳修当时都在洛阳为官,因此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也应该在洛阳周边。2006年发表的《宜兴紫砂壶起源研究 》分析的更加详细,明确指出宜兴紫砂壶应起始自明代中期 , 上述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泥”“紫瓯”等并非就是宜兴紫砂。而这些古诗中的红泥、紫泥,指的正是当时的洛阳紫砂。

“唐宋紫砂出洛阳”,曾在一些文史中读过,洛阳紫砂,多产于新安。以北冶为中心的新安北部一带,是唐宋以来中原陶瓷制作中心。北冶镇坐落于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山系间的丘陵地段,黄河万山湖环绕东、南、北三面,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在地表层,有种叫绀(gàn)紫土的矿物质覆盖率很广。从地质方面说,紫砂泥属于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沉积矿床,在2.5亿年漫长的地质运动中,经过长期自然风化,并通过外力沉积形成的,常深埋在山腹中。其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赤铁矿等组成。黛眉山系的绀(gàn)紫土,十分细腻,阳光之下看去,那色泽,如一团紫气腾腾,又如玉滋润。古人以此为材料,捏成茶壶状,烧制而成,取名紫砂壶。

北冶镇大规模制作陶器的地方,叫甘泉村,这里发现数十个唐宋窑址,还有两百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的古窑,还有两座由历代陶瓷片堆积而成的小山,里面有唐白瓷、宋青瓷、黑瓷,明清黑瓷、白瓷,并有大量紫砂片。这里以烧制陶瓷出名,历史上曾是豫西地区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有着上千年烧制陶瓷的历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陶村”,也是出产紫砂矿料的地方。这些就足以证明这里就是洛阳紫砂的制作中心。

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紫砂的地质结构、储存条件和新安县发现的上百座古窑址,由此可以推断:洛阳新安为紫砂发源地,新安紫砂始于唐,兴于宋,沉寂于明清,紫砂文化久远。


(三)北方紫砂第一人 洛阳新安张逸人


据新安县志记载:北冶到西沃一带的陶瓷艺人中,在清代、民国时期最有名的是桐树湾张家窑的创始人张步瀛。张步瀛出身陶瓷世家,曾考中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第三甲进士,短期为官后,回家经营陶瓷作坊。出身于洛阳新安县张氏陶艺世家的张逸人,是家族的第二十二代传人。

1991年前后,张逸人带着从北京学来的手艺回到家乡创业。在一次闲聊中,一个做地质工作的朋友告诉张逸人,他在新安县北部山区进行地质勘探时好像发现了紫砂矿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第二天开始,张逸人就像着了魔似的,除了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典籍和地方志,还把原本用来做生意的面包车改造成“找矿车”——将部分座椅拆掉,以便能放下铁锹、锤子和镐头等工具。“每周最少要‘下乡’一次。”张逸人说,从1991年到2009年最终发现紫砂矿石,他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

张逸人说,经过20年摸索,总感觉新安县有紫砂矿,完全在不知道的状况下,去找矿,可能采集了10到20种矿石,一种都不是。因为北方和南方气候不一样,泥质也不一样,所以刚开始按照宜兴紫砂矿的标准去找,走了很多弯路。因为宜兴和新安县的气候条件、地质构造都不一样,宜兴在南方气候条件湿润,又紧邻太湖,那里的紫砂矿料温润有光泽。而北方新安县的气候干燥,又在山里的石头夹层地带,所以紫砂矿料干燥。按照宜兴矿料的标准在新安县去找,是永远也找不到的。

采集矿料非常辛苦,因为全是在山里面,并且很多在山的半山腰里,去了很多地方,翻越无数个山头,采矿回来之后经过风化磨粉再练泥。为了保证紫砂原材料的纯天然性和自然原生态,所有的原料都不添加任何东西,采用纯手工古法做实验。采集回来的矿料要风化三年以上、再陈腐(类似醒面)三年以上就可以用袋子密封起来放在不能见光的地方长期存放。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实验,在2010年之前,却没有找到一块可以用的紫砂矿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冥冥之中,有一种上天的指引,也是无数次艰辛与失败毫不动摇的执念使然。2009年张逸人从石寺镇云梦山采集矿石回来的路上,到路边的小石山下停车小解,这里也曾经是他路过无数次的地方,发现脚下有一块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就拿回家做实验,结果成功做出了第一块泥料,原来这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紫砂矿石!突然醒悟新安紫砂和宜兴紫砂存在的差异。通过这一块紫砂泥的实验成功,新安县大面积的紫砂矿料也陆续被发现。在此后的三个多月里,张逸人废寢忘食,把自己关在闷热的屋里“烧石头”。2010年11月的一个下午,张逸人的第一把紫砂壶终于出炉。

“我等了你上亿年!雨打风吹日晒,以最佳的姿态只为你!”

张氏陶艺传承人张逸人经过20余年的挖掘、整理和研究,2010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把纯天然的“洛阳紫砂壶”,从此洛阳紫砂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让人领略到洛阳紫砂壶的风采;2015年,他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为洛阳紫砂的重生与传承,开辟了新天地;他还先后被授予洛阳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2017年9月受邀作为牡丹使者,参加重走丝绸之路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其作品被意大利、希腊等多国博物馆收藏;他制作的《牡丹仙子》、《紫砂壶》系列产品被河南省轻工业协会认定为“河南礼物”;2019年9月启动建设石井老街紫砂产业园项目,打造“中原第一个紫砂文化产业园”,为洛阳紫砂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5月“石井老街紫砂文化产业园”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洛阳紫砂在张逸人的带领下,揭开了洛阳紫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张逸人是洛阳紫砂的缔造者,开创了洛阳紫砂的先河,他为打造洛阳紫砂百年基业披肝沥胆,无私奉献,坚守信念20年,从无到有,从质疑到赞叹,一步一步留下坚定的足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匠人、匠心精神!

(四)洛阳紫砂大有可为

经过20年的大量考察和发掘,张逸人介绍说,洛阳新安县紫砂资源极为丰富,储量最少在5亿吨以上,分布在铁门镇、北冶镇、青要山镇、石井镇等。紫砂储量大,品种丰富,有紫褐色、天青色、大红色、深绿色、黑绿色等。他还说说1吨紫砂矿石可制作4000余把容积为200毫升的紫砂壶,一把紫砂壶市场售价在千元以上,这样算来,1吨矿土可创造出价值400万元左右的产品,市场前景非常诱人。新安县紫砂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文化底蕴厚重,可以给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南有江苏宜兴、北有洛阳新安”,洛阳紫砂的重现,将改写中国紫砂新格局,形成南壶北砂的局面。“洛阳紫砂”品牌也将成为洛阳新安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走向世界!洛阳紫砂也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重放异彩!

(文/郭颖颖 供图:张逸人)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