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中国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先生新书《捧起希望》图片集


解海龙同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摄影推动社会进步,

启动造福几代人教育事业《希望工程》的摄影人。


------鲍昆


解海龙  男

1951年5月26日

汉族     河北景县

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

工作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      

职务:退休(原分党组成员 副秘书长)


主要兼任社会职务

龙影廊创始人 艺术总监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

世界华人摄影联盟副主席

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艺术成就

1992年 曾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开拓杯》组织工作金像奖

1992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北京、台北、香港展出

1994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 

1995年 个人摄影集《我要上学》获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5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展出

1996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等地展出

1996年 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

1997年 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

1998年 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 

1998年 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

1999年 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

1999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加拿大多伦多市展出 

2001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美国丹佛市展出  

2002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以中国文联名义在美国旧金山展出

2004年 参加紫禁城中外摄影师精品展   

2006年 获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消除贫困奖(义工奖)"

2007年 “大眼睛”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美术课本

2008年 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作品入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大型系列画册

2008年 被推荐为2008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2008年 “大眼睛”入编荷赛出版的《回顾》杂志

2009年 被评为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

2009年 被评为2009中国版权十大风云人物

2011年 获新华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贡献者奖”

2013年 纪实摄影作品《全校师生》入编世界摄影史

2014年 香港第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中国摄影金龙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2015年 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金像奖

2015年 获第一届镜美尊国际十大摄影师称号

2016年获第一届十杰人民摄影家称号

2018年受邀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

2018年 获“2018全球华人十大年度摄影人物”

2018年 获2018十大“影响中国”摄影师称号

2019  被授予希望工程30年特殊贡献奖;“大眼睛”照片随天仪发射的火箭飞向太空

2019  入选由世界摄影联盟和法国达盖尔基金会主办的摄影术诞生“180180人”

2019  作品入选由世界摄影联盟和法国达盖尔基金会主办的摄影术诞生“180180个影像”

2019  担任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评委

2020  希望工程系列“大眼睛”等5幅作品入选“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2020  自传《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并入选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录



主要事迹(鲍昆老师写

解海龙同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摄影推动社会进步,启动造福几代人教育事业《希望工程》的摄影人。

当时还是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创作员的解海龙,在进行农村题材的摄影“艺术”创作时,发现在那些边远偏僻地区农村少年儿童求学无助的可悲现实。这些孩子们,或因家庭贫穷、或因无学舍就学而无法受到应有的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和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教育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朴素的良知与愤懑激起解海龙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是他停止了所谓的“艺术”创作,用了近6年的时间对这个被社会忽略的严峻现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摄影纪录考察。他利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辗转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共跑了20个省,50多个县,200多所学校。在大别山老区,他拍摄了一批进入中国摄影史的照片,像“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这期间他的工作受到当时各地僵化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制肘,让他经常遭遇到质疑的尴尬,时常处于工作无法进行下去的困境。为此,他不得不寻找名义上的身份支持,以求获得“采访”的权利。于是他找到刚开始工作不久的,官方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愁于找不到突破口打开工作的局面。解海龙的设想让基金会的领导者兴奋不已,结果解海龙顺利地得到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行政名义支持,使他这项勇敢的个人行为获得持续下去的道德激励和“合法”的身份。解海龙本人也因此完成了从一个“摄影艺术家”,向带有社会学色彩的纪实摄影家的转型。

1992年10月,解海龙以《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为题的图片展同时在北京、台湾两地展出,并且立即获得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教育强国,是中国自春秋儒家思想以来的长期理念,解海龙的个人努力,满足和契合了社会传统与现实的公众期待。也因此,解海龙的摄影终于在中国实现了摄影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希望工程,这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行动,终于从开始的步履维艰转而声势宏大地滚滚向前。

解海龙摄影的另一重要意义,就是在当时中国的大众传媒上突破了用摄影这一视觉媒介曝露苦难的长期禁忌。虽然在此之前也有个别类似的摄影出现,但多半披着“艺术”外衣的幌子,所以无论从审美导向和展示形式上,都不具真正的社会“观看”和纪实的特征。从《希望工程摄影》之后,曝露、纪实苦难和社会问题的摄影开始在传媒上获得正式合法的身份,部分摄影家的镜头盲点也被开启。因此,解海龙功不可没,成为中国摄影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

解海龙拍摄的课桌前大眼睛女孩的照片,这张照片被用作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后,广泛传播。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及有良知的其他民族人士 , 纷纷拿出行动——资助希望工程。截止2020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75.8亿元,资助学生639.7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593所,培训教师114306名,希望厨房6,598个,援建快乐系列项目45,771个。希望工程已不仅仅是一项一般的教育项目,而是中华民族体现强大凝聚力、铺筑自己未来复兴之路的伟大工程。

 

 序一

  像上人生

   李舸

  当解海龙老师给我传来他的这部自述,并请我为之作序时,惊讶欣喜之余,我心里也颇有几分忐忑。我虽职务在身,但论资历、论成就,我都不及解老师。承蒙解老师抬爱,却之不恭,我怀着尊重和敬仰在此写下几句话吧。

  屈指算来,我和解老师已经相识二十八年,至今仍记得和他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社摄影部工作不久,1992  4 月的一天,他带着一大摞照片来到我们编辑部。他行色匆匆,声音有些嘶哑,经文教部王娜梅老师介绍,才知道他是希望工程的志愿者。一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十二个省级行政区的近三十个革命老区和贫困山村,他拍摄的照片得到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认可,王娜梅老师准备在我们报纸的教育版块发一个专版。

  那一刻,我彻底被征服了,还有深深的羞赧。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几乎在同时,我也由《人民日报》委派,接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委托,拍摄希望工程的系列照片了。虽然我也跑了很多贫困地区,拍了很多贫困儿童,但是在解老师的作品面前,我那些照片几乎立不住脚。年轻,浮躁,又因为是职务行为,对生活缺乏真正的感悟和体验。而解老师却是将爱心和真情,都倾注到了作品之中。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解海龙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为希望工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行动,爱心的浪潮波及海内外。正是解老师促使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摄影人,如何才能拿出真正的好作品。这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感受,是不是真的产生了想去表达的情感冲动,是不是悟出了一些高于常态的生活理念,是不是对当下社会环境有一种理性的思辨,然后再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呈现方式去表达。

  解老师是我们摄影人当之无愧的榜样。三十年来,他始终没有放下希望工程志愿者的角色,并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的这份坚守和仁爱有几人能做到?与此同时,在很多重大事件现场,我都看到了他的身影。1998  1月张北地震,月阿尔山大火,月湖北抗洪救灾,2003 年抗击“非典”,2008 年汶川大地震……除却这些大事件,通过他的镜头,还有为数众多的人们得到了帮助。

  同在摄影界这些年,我与解老师共事的机会不算少。工作中,我们亦师亦友,他的敬业精神大家有目共睹。他在全国各地的讲座非常多,“亲切,接地气”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而讲座无一例外地给大家带来感动和震撼。日常中,他幽默风趣,多才多艺,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他能不经排练就脱口说出全国二十三个省和五个自治区的绝活让我们拍案叫绝。近年来,解老师有心为摄影爱好者搭建优质的学习平台,他言传身教,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摄影人汇聚在他身边。

  非常有幸,我能在这本自述未成书之前就读到它。它五十年的跨度,进一步丰富了解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阅读过程中,我多次会心一笑,多次感动落泪,也多次掩卷沉思。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有着和大家同样的喜怒哀乐;他又是一个不凡的人,他目光所及,给多少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作为学生和后辈,我想对解老师说,您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 我们学之不尽。

作为朋友和亲人,我想对解老师说,长年累月,您从未停下脚步,请您一定多保重身体。

  如果能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说一句话,我想对解老师说:“您不仅载入了中国摄影史,更是载入了中国社会发展史。”

  

序二

  读《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有感

    20 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三幅照片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社会作用,具有可比性。第一幅是 20 世纪 30 年代埃德加·斯诺拍摄的延安时期戴八角帽的毛泽东的照片,第二幅是 20 世纪 60 年代张峻和季增拍摄的雷锋的照片,第三幅就是解海龙拍摄的课桌前大眼睛女孩的照片,这幅照片在 20世纪 90 年代被用作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识后,得到广泛传播。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清澈而渴盼的眼神,像闪电般击中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乃至海外人士,大家在这目光的注视下,纷纷付诸行动——截至 2019 年底希望工程已援建希望小学两万零三百五十九所,资助学生逾六百一十七万零两百名,培训农村小学教师十一万四千三百零六名,募集捐款达一百六十一亿元。希望工程已不仅仅是普通的慈善项目,而成为最具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民心工程。

  读这本书稿,让我再次回味“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的意义,回味影像的力量,回味解海龙这个人。

   影像的力量来自摄影的目的,这是“为了谁”的大问题,决定着影像价值的最终方向。解海龙的摄影,从来就不是单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微妙感受,而是作为关心他人的工具。镜头的一端,是他要关注的人,而另一端,是他的心灵。

   影像的力量来自摄影叙事的语态,这是比作品影调更加内在的东西,它存在于镜头位置高低和角度倾斜之中。解海龙没有把自己当成俯瞰大地生灵的救世者,而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心态和目光凝视着老百姓的孩子们,有时他自己就回到了孩提的状态,融入孩子群中。这种语态,决定了他的影像没有扭曲,没有鄙薄,却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和亲和力。

  影像的力量来自影像本身,照相机和胶片对孩子们的瞬间体态、表情进行了颇具质感的呈现。在沉稳、自然的黑白影调下,可触摸的皮肤、衣物、桌凳、墙壁、树木……引起我们内心的丝丝颤动,使我们在无以言表的感受中体验着影像的力量。

  解海龙是一团火,从里往外燃烧着,走到哪里,就把善良、希望和激情带到哪里。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诞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解海龙与希望工程纪实摄影无疑是其中最打动民众心灵的章节之一。这本书,从解海龙最早走上摄影道路开始,用生动鲜活的细节,复活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场,唤醒了五十年的历史记忆,后续跟踪追述了解海龙大半生的摄影生涯和切身经历,其中有很多不可复制的细节,让我们感奋不已。不仅如此,这本书也是中国摄影家的个案呈现,以流畅的语言、直陈的方式,从摄影专业的角度,给予摄影人难得的实践经验、深入而绕不开的本体思考,对于试图用摄影方式探索个人道路的人,具有独特的作用。

                                             李树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不管生活多么艰苦,苏明娟同学仍在刻苦的学习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查畈村我国每年有100万聪明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我想上学”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1991年4月,河南省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小学生活十分艰苦,读书却很认真



1987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小学戴红英老师把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背着上课,把两岁大的女儿用绳子拴在家中



1991年9月,陕西省绥德县楼沟村小学学生们在窑洞里上课,每人都有一块小石板当写字本用



1991年9月,陕西省佳县王家岩村小学这里没有桌凳,只有石头和书



1991年12月,河北省滦平县拉海沟乡大店子村烤烤冻僵的小手,再继续上课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查畈小学 得到救助的孩子重返课堂



1991年4月,河南省商城县苏仙石乡琉璃河村十四岁的 姐姐杨永香把得到的救助款让给了十一岁的妹妹杨永贵, 妹妹激动地哭了



1991年5月,山东省沂南县黄山坡乡沂蒙山区遍地是石板,这是孩子们读书的主要文具之一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两城村算术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上双井小学失而复学的孩子十分珍惜学习机会



1991年9月,陕西省佳县贺家岩村小学遇到阴天,教室里便很昏暗,学生们就在室外上课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中心学校能够上学,是这里的孩子们最大愿望



1992年2月,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乡哈乙海村由于交通不便,牧区的孩子根本无法上学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天星村这是一个条件极差的民办教学点,尽管如此,有些孩子还要走上10多里山路才能来此上学



1994年4月,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路,只得3分2厘工钱



1992年2月,甘肃省康乐县高集乡村舍上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莫为近利误前程,快送子女去读书



1992年9月,四川省望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石板搭成的教室,四面透风,冬天孩子们也只能在这种环境里上课



1992年2月,四川省旺苍县大两乡中心学校寄宿孩子们的午餐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新星村生活困难,可学习愿望很高,布依族女孩失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为了能缴上每年仅60元的书杂费,只好上山打柴



1992年2月,甘肃省渭源县聂家山小学一场暴雨摧毁了教室,孩子们眼睁睁地盼着能有一间屋子再让他们上课



1992年2月,甘肃省康乐县西部山区的孩子们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中心学校这些孩子离家四五十里,他们寄宿学校,每天很早起来,自己做饭吃



1991年9月,陕西省米脂县印门乡峁墘塔村小学窑洞里的二级复式班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西点村小学村民们集资翻盖了教室,但再也无力为孩子们购置课桌了




1991年4月,湖北省罗田县落梅河乡中心小学希望工程援建的中国第五所希望小学在建设中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蛭玛小学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



1991年4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一场春雨教室便一片泥泞,孩子们仍在这泥水里继续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李辛庄小学山村小学体育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羊丈村扛着桌凳去上学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南岩头村全校师生



1993年11月,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乡希望小学这是希望工程援建的第三所希望小学,建校三年来升学率年年达100%



1996年6月,云南省澜沧县大前湾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渴望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南开乡蚫蚫小学山村小学校开始了新的一天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希望工程援建的第一所小学



1993年10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加拿大华人王华瑞老先生在报纸上见到“湖心”学校的报道,捐资42万元港币,建了一所学校,孩子们高兴极了



1991年4月,安徽省六安县望江小学专心听课的孩子




2001年10月,河南省宜阳县中国交通报为孩子们送来了电脑,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上学路上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山里的孩子,吃苦是家常便饭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爱书的孩子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年纪虽小,却过早的担负起生活的重担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入学后的第一课



1993年12月,河北省阜平县孩子们在寒冬里继续上课



1993年12月,陕西省米脂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93年12月,河北省阜平县连家沟村小学孩子们的音乐课



1991年4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在泥水里上课的孩子们



1991年9月,陕西省五堡县放学回家的孩子



1991年9月,陕西省米脂县乔家枣坪小学孩子们的体育课



1992年1月,河北省完县观音堂村天气非常寒冷,冀玉明老师把学生领到自己家中上课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12岁的李成妹没有上过一天学,无论刮风下雨她都要去山里砍柴



1991年,河南省商城县余集乡石板村七旬老夫妇捐献寿木为新建的学校做门窗



199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岳普湖县这里的学生很早便来到学校早读



1996年6月,云南省澜沧县池塘小学孩子们在上体育课



2000年12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上双井村山村的一名语文教师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保太乡毛克凤同学功课很好,可一到交书杂费,全家便犯了难



2000年12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孩子们放学回家的路上



1996年10月,山西省静乐县李辛庄小学从温州来到这里助教的志愿者在教孩子们电脑课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能够读书是孩子们的最大愿望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小学能够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是男孩子



1993年12月,四川省旺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四处透风的课堂



1993年12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老区的老师和孩子们



1993年2月,河北省完县杨家台小学孩子们在雪地里晨读



1991年4月,安徽省六安县望江小学没有凳子,只好站着上课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随母亲到集上卖口粮的孩子



199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1993年12月一场6级地震使这个县的大部分学校倒塌,南疆军区指战员送来了帐篷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查畈村学生们在简陋的教室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尽管条件艰苦孩子们仍坚持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杜家庄村由于雨后教室坍塌,孩子们只能借村民的窑洞上课,寿材便成了课桌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每到周末,学生们便徒步三四十里回家取口粮



1991年9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遇到下雨天气,老师便多了一份责任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新发村辛家军、辛家友兄弟俩父亲病逝双双失学,随母亲过着艰辛的日子



1991年9月,陕西省米脂县室外课堂



1993年12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全国的少年儿童捐献压岁钱为老区的小朋友们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新星村退休干部赵德明捐出200元建成这座竹桥,孩子们才得以上学



1996年6月,青岛市博物馆学生们在参观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览



2000年4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下双井小学老师、班长和同学



2000年9月,山西省静乐县上双井小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2000年4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段计存老师为乡亲们讲述磨盘小学的故事



2001年5月,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村苏明娟的父亲高兴的把交通报捐赠的电脑挑回家中



2001年5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苏维埃列宁小学学生们在上计算机课



2005年5月,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院内14年后,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在北京首次相聚



2005年11月,广东省常平县同学们在广场上参观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览



2005年12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南岩头村14年后,段计存老师领着13岁的儿子回到磨盘小学讲述过去的故事



2007年3月,贵州省开阳县布依族中心学校孩子们领到了免费的书本非常开心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孩子们穿上凉山州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校服高兴的上学去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学校有了国旗,心中有了希望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家长们盼望着孩子们早日成才走出大山



2007年3月,贵州省开阳县孩子们高兴的领到了免费的新书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家长既是羡慕,又是盼望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武装部干部马德辉到“麻风村”为村民们补习汉语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村头刷满免除学杂费的标语,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政府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没钱也能上学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中心学校孩子们盼望早一天在新建成的学校上课



1994年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跨世纪的钟声”大型 演唱会

封面:1993年12月,河北省滦平县金山岭长城金山岭小学的孩子们憧憬着未来


写在后面的话

作者:王薇

     

  我家书柜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本一寸厚的乳白色封面大开页画册,那是解海龙老师亲笔签名的《我要上学——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画册。 

  说起这本画册的来历,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2014 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纪实摄影。月的一天,我的摄影老师黄启军告诉我,拍摄“希望工程”的解海龙老师将在武汉举办一场讲座,建议我去听一听。

   918日下午,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四楼晴川厅,《大眼睛背后的故事——纪实摄影的社会实践》讲座即将开始。当解老师背着一只大大的旅行包,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他首先给大家深深地鞠一个躬,抱歉地说从机场赶来,一路堵车,来晚了。其实离讲座开始还差五分钟,是早就挤满了大厅的观众让他误以为自己迟到了。而接下来他的第二句话,令全场观众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他说:“看到后排这么多没有座位的观众,今天的讲座,我站着讲,陪你们一起……“三个半小时的讲座,解老师一口水都没喝,他的声音始终是那么热情而富有感染力。随着幻灯机放映一幅幅照片,他带我们重温当年的希望之路,给我们讲述照片背后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写了一篇日志。几经辗转,这篇日志有幸让解老师看到。让我没想到的是,解老师毫不吝啬地对我极力赞赏,还特意发来短信表示感谢,委婉地指出文中一个小错误:“……望把‘大鼻涕’张天义改成胡善辉……”

  从那时起,不知不觉中,我总会留意各种媒体对解老师的报道,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解老师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摄影家。为了学习摄影,他瞒着爱人“卖血”,换来一台朝思暮想的放大机;他曾经是“得奖专业户”,奖杯、奖牌装满一柜子;在拍摄希望工程的过程中,曾被人误认为“坏人”,被一拳打翻在泥水里;他的“大眼睛”照片首开中国影像拍卖之先河,拍出二十八万元的高价,而他毫不犹豫地将这笔钱为西藏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有一天,当我无意中向同样爱好摄影的闵如意老师如数家珍地讲起解老师的这些故事时,他沉思片刻问我:“你有没有想过和解老师一起写一本书呢?”

写一本书?这对于我来说大概是个梦吧!尽管平日里我也喜欢写写画画,但那毕竟都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篇章;尽管我儿时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现实却让我鬼使神差地选择了财务工作。

  但是,闵老师的话点燃了我深藏在心底的那个遥远的梦。

  经过两个月的深思熟虑,在我用手写的方式收集了满满一本关于解老师的资料之后,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再次联系了解海龙老师。

   解老师很快回复了我。他说:“看来需要全方位向你提供素材,你辛苦了!我们通力合作,我也会全力配合。”

  这一天是 2017  8  12 日。

  解老师竟然认可了我的想法。激动和惊喜之余,我立刻投入到更细致的准备工作中去。

   31 日,我如约来到北京。在和解老师见面之前,他打电话告诉我晚上正好与摄影圈的朋友们有个聚会。“你一起来吧,感受感受我的这帮朋友!”而其时,我只见过他一面,对于解老师来说,我应该就是一位陌生人,他却毫不介意地把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带进他的朋友圈!

  再次见到解老师,他一如三年前那般亲切、热情。他为我一一介绍他的朋友。我见到了摄影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朱宪民先生。“这位是我的摄影启蒙老师许老师!”当他向我介绍一位慈眉善目、温文儒雅的老先生时,我脱口而出:“许喜占老师,您好!”这一刻,我看见解老师眼神里惊讶而欣喜的光彩,他送给我一个赞赏的微笑,“你下功夫了!”他向我竖起大拇指。

   这以后我去北京多次,从第一次开始,解老师就将创作地点安排在他家里。“家里更随意更轻松,烧水喝茶都方便!”他说。

   解老师的记忆力好得惊人,几十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时间、地点、人物一个不差,提起希望工程的各项数据,更是令我叹服。我们说到精彩处,他常常情不自禁地从沙发上跳起来,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那么活灵活现。说到动情时,他的声音在不觉中就低沉下去,眼里泪光盈盈。从他的讲述中,我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真实,愈发鲜活。

   写作的过程是艰苦而愉悦的,我们力求展现出一个最生动、最真实、最全面的解海龙。

  初稿完成之后,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精修过程。解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严谨的人,他在百忙之余将文稿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好几遍并逐字逐句的修改。书中涉及人物众多,有师友,有他帮助过的人、有帮助过他的人。对他们的描写,解老师既要求生动真实,又不能对他们有一丝一毫的伤害,但凡出现可能引起歧义的语句,他都反复斟酌,然后做出最优化处理。此间,我们已经记不起“争论”了多少次,返工了多少次。最终,三十八万字的书稿,瘦身为三十万字左右。

  经过几番考虑和选择,2019  11 月,我们最终决定将这本书交给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感谢出版社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特别组织了一支优秀的编辑团队,为这本书倾注了非同寻常的热情。说到出版合同,我不得不提及一件事情。我是武汉人,2020 年春,我身处中国战“疫”的中心地带,当时物流优先发运紧急医疗物资,所以姜辉编辑先将合同寄给了解海龙老师,解老师签完名之后寄回出版社,等武汉物流恢复正常状态了,出版社再将解老师签过名的合同寄给我。当我看到解老师签名的一瞬间,整个人都愣住了。在“著作权人”一栏里,解老师把他的名字写在后面,而将前面的位置留给了我。我心里沉甸甸的,既愧疚又感动。后来和姜辉编辑聊到这件事,姜老师说,解老师总是和他说:“疫情里的武汉人,王薇辛苦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解海龙老师特别喜欢的一首诗。如果不是和解老师近距离接触,听他亲口讲述这些年的经历,我想,我不会那么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他会将这首诗当作他的精神力量之源,也不会真切体会到他那青松一样挺拔而高洁的人文情怀。



(编辑:老吴)

中国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先生新书《捧起希望》图片集

发布时间:2021-09-09 23:15:06


解海龙同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摄影推动社会进步,

启动造福几代人教育事业《希望工程》的摄影人。


------鲍昆


解海龙  男

1951年5月26日

汉族     河北景县

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

工作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      

职务:退休(原分党组成员 副秘书长)


主要兼任社会职务

龙影廊创始人 艺术总监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

世界华人摄影联盟副主席

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艺术成就

1992年 曾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开拓杯》组织工作金像奖

1992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北京、台北、香港展出

1994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 

1995年 个人摄影集《我要上学》获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5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展出

1996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等地展出

1996年 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

1997年 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

1998年 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 

1998年 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

1999年 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

1999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加拿大多伦多市展出 

2001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美国丹佛市展出  

2002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以中国文联名义在美国旧金山展出

2004年 参加紫禁城中外摄影师精品展   

2006年 获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消除贫困奖(义工奖)"

2007年 “大眼睛”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美术课本

2008年 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作品入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大型系列画册

2008年 被推荐为2008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2008年 “大眼睛”入编荷赛出版的《回顾》杂志

2009年 被评为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

2009年 被评为2009中国版权十大风云人物

2011年 获新华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贡献者奖”

2013年 纪实摄影作品《全校师生》入编世界摄影史

2014年 香港第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中国摄影金龙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2015年 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金像奖

2015年 获第一届镜美尊国际十大摄影师称号

2016年获第一届十杰人民摄影家称号

2018年受邀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

2018年 获“2018全球华人十大年度摄影人物”

2018年 获2018十大“影响中国”摄影师称号

2019  被授予希望工程30年特殊贡献奖;“大眼睛”照片随天仪发射的火箭飞向太空

2019  入选由世界摄影联盟和法国达盖尔基金会主办的摄影术诞生“180180人”

2019  作品入选由世界摄影联盟和法国达盖尔基金会主办的摄影术诞生“180180个影像”

2019  担任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评委

2020  希望工程系列“大眼睛”等5幅作品入选“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2020  自传《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并入选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录



主要事迹(鲍昆老师写

解海龙同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摄影推动社会进步,启动造福几代人教育事业《希望工程》的摄影人。

当时还是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创作员的解海龙,在进行农村题材的摄影“艺术”创作时,发现在那些边远偏僻地区农村少年儿童求学无助的可悲现实。这些孩子们,或因家庭贫穷、或因无学舍就学而无法受到应有的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和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教育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朴素的良知与愤懑激起解海龙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是他停止了所谓的“艺术”创作,用了近6年的时间对这个被社会忽略的严峻现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摄影纪录考察。他利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辗转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共跑了20个省,50多个县,200多所学校。在大别山老区,他拍摄了一批进入中国摄影史的照片,像“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这期间他的工作受到当时各地僵化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制肘,让他经常遭遇到质疑的尴尬,时常处于工作无法进行下去的困境。为此,他不得不寻找名义上的身份支持,以求获得“采访”的权利。于是他找到刚开始工作不久的,官方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愁于找不到突破口打开工作的局面。解海龙的设想让基金会的领导者兴奋不已,结果解海龙顺利地得到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行政名义支持,使他这项勇敢的个人行为获得持续下去的道德激励和“合法”的身份。解海龙本人也因此完成了从一个“摄影艺术家”,向带有社会学色彩的纪实摄影家的转型。

1992年10月,解海龙以《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为题的图片展同时在北京、台湾两地展出,并且立即获得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教育强国,是中国自春秋儒家思想以来的长期理念,解海龙的个人努力,满足和契合了社会传统与现实的公众期待。也因此,解海龙的摄影终于在中国实现了摄影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希望工程,这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行动,终于从开始的步履维艰转而声势宏大地滚滚向前。

解海龙摄影的另一重要意义,就是在当时中国的大众传媒上突破了用摄影这一视觉媒介曝露苦难的长期禁忌。虽然在此之前也有个别类似的摄影出现,但多半披着“艺术”外衣的幌子,所以无论从审美导向和展示形式上,都不具真正的社会“观看”和纪实的特征。从《希望工程摄影》之后,曝露、纪实苦难和社会问题的摄影开始在传媒上获得正式合法的身份,部分摄影家的镜头盲点也被开启。因此,解海龙功不可没,成为中国摄影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

解海龙拍摄的课桌前大眼睛女孩的照片,这张照片被用作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后,广泛传播。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及有良知的其他民族人士 , 纷纷拿出行动——资助希望工程。截止2020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75.8亿元,资助学生639.7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593所,培训教师114306名,希望厨房6,598个,援建快乐系列项目45,771个。希望工程已不仅仅是一项一般的教育项目,而是中华民族体现强大凝聚力、铺筑自己未来复兴之路的伟大工程。

 

 序一

  像上人生

   李舸

  当解海龙老师给我传来他的这部自述,并请我为之作序时,惊讶欣喜之余,我心里也颇有几分忐忑。我虽职务在身,但论资历、论成就,我都不及解老师。承蒙解老师抬爱,却之不恭,我怀着尊重和敬仰在此写下几句话吧。

  屈指算来,我和解老师已经相识二十八年,至今仍记得和他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社摄影部工作不久,1992  4 月的一天,他带着一大摞照片来到我们编辑部。他行色匆匆,声音有些嘶哑,经文教部王娜梅老师介绍,才知道他是希望工程的志愿者。一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十二个省级行政区的近三十个革命老区和贫困山村,他拍摄的照片得到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认可,王娜梅老师准备在我们报纸的教育版块发一个专版。

  那一刻,我彻底被征服了,还有深深的羞赧。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几乎在同时,我也由《人民日报》委派,接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委托,拍摄希望工程的系列照片了。虽然我也跑了很多贫困地区,拍了很多贫困儿童,但是在解老师的作品面前,我那些照片几乎立不住脚。年轻,浮躁,又因为是职务行为,对生活缺乏真正的感悟和体验。而解老师却是将爱心和真情,都倾注到了作品之中。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解海龙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为希望工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行动,爱心的浪潮波及海内外。正是解老师促使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摄影人,如何才能拿出真正的好作品。这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感受,是不是真的产生了想去表达的情感冲动,是不是悟出了一些高于常态的生活理念,是不是对当下社会环境有一种理性的思辨,然后再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呈现方式去表达。

  解老师是我们摄影人当之无愧的榜样。三十年来,他始终没有放下希望工程志愿者的角色,并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的这份坚守和仁爱有几人能做到?与此同时,在很多重大事件现场,我都看到了他的身影。1998  1月张北地震,月阿尔山大火,月湖北抗洪救灾,2003 年抗击“非典”,2008 年汶川大地震……除却这些大事件,通过他的镜头,还有为数众多的人们得到了帮助。

  同在摄影界这些年,我与解老师共事的机会不算少。工作中,我们亦师亦友,他的敬业精神大家有目共睹。他在全国各地的讲座非常多,“亲切,接地气”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而讲座无一例外地给大家带来感动和震撼。日常中,他幽默风趣,多才多艺,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他能不经排练就脱口说出全国二十三个省和五个自治区的绝活让我们拍案叫绝。近年来,解老师有心为摄影爱好者搭建优质的学习平台,他言传身教,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摄影人汇聚在他身边。

  非常有幸,我能在这本自述未成书之前就读到它。它五十年的跨度,进一步丰富了解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阅读过程中,我多次会心一笑,多次感动落泪,也多次掩卷沉思。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有着和大家同样的喜怒哀乐;他又是一个不凡的人,他目光所及,给多少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作为学生和后辈,我想对解老师说,您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 我们学之不尽。

作为朋友和亲人,我想对解老师说,长年累月,您从未停下脚步,请您一定多保重身体。

  如果能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说一句话,我想对解老师说:“您不仅载入了中国摄影史,更是载入了中国社会发展史。”

  

序二

  读《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有感

    20 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三幅照片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社会作用,具有可比性。第一幅是 20 世纪 30 年代埃德加·斯诺拍摄的延安时期戴八角帽的毛泽东的照片,第二幅是 20 世纪 60 年代张峻和季增拍摄的雷锋的照片,第三幅就是解海龙拍摄的课桌前大眼睛女孩的照片,这幅照片在 20世纪 90 年代被用作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识后,得到广泛传播。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清澈而渴盼的眼神,像闪电般击中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乃至海外人士,大家在这目光的注视下,纷纷付诸行动——截至 2019 年底希望工程已援建希望小学两万零三百五十九所,资助学生逾六百一十七万零两百名,培训农村小学教师十一万四千三百零六名,募集捐款达一百六十一亿元。希望工程已不仅仅是普通的慈善项目,而成为最具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民心工程。

  读这本书稿,让我再次回味“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的意义,回味影像的力量,回味解海龙这个人。

   影像的力量来自摄影的目的,这是“为了谁”的大问题,决定着影像价值的最终方向。解海龙的摄影,从来就不是单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微妙感受,而是作为关心他人的工具。镜头的一端,是他要关注的人,而另一端,是他的心灵。

   影像的力量来自摄影叙事的语态,这是比作品影调更加内在的东西,它存在于镜头位置高低和角度倾斜之中。解海龙没有把自己当成俯瞰大地生灵的救世者,而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心态和目光凝视着老百姓的孩子们,有时他自己就回到了孩提的状态,融入孩子群中。这种语态,决定了他的影像没有扭曲,没有鄙薄,却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和亲和力。

  影像的力量来自影像本身,照相机和胶片对孩子们的瞬间体态、表情进行了颇具质感的呈现。在沉稳、自然的黑白影调下,可触摸的皮肤、衣物、桌凳、墙壁、树木……引起我们内心的丝丝颤动,使我们在无以言表的感受中体验着影像的力量。

  解海龙是一团火,从里往外燃烧着,走到哪里,就把善良、希望和激情带到哪里。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诞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解海龙与希望工程纪实摄影无疑是其中最打动民众心灵的章节之一。这本书,从解海龙最早走上摄影道路开始,用生动鲜活的细节,复活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场,唤醒了五十年的历史记忆,后续跟踪追述了解海龙大半生的摄影生涯和切身经历,其中有很多不可复制的细节,让我们感奋不已。不仅如此,这本书也是中国摄影家的个案呈现,以流畅的语言、直陈的方式,从摄影专业的角度,给予摄影人难得的实践经验、深入而绕不开的本体思考,对于试图用摄影方式探索个人道路的人,具有独特的作用。

                                             李树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不管生活多么艰苦,苏明娟同学仍在刻苦的学习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查畈村我国每年有100万聪明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我想上学”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1991年4月,河南省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小学生活十分艰苦,读书却很认真



1987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小学戴红英老师把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背着上课,把两岁大的女儿用绳子拴在家中



1991年9月,陕西省绥德县楼沟村小学学生们在窑洞里上课,每人都有一块小石板当写字本用



1991年9月,陕西省佳县王家岩村小学这里没有桌凳,只有石头和书



1991年12月,河北省滦平县拉海沟乡大店子村烤烤冻僵的小手,再继续上课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查畈小学 得到救助的孩子重返课堂



1991年4月,河南省商城县苏仙石乡琉璃河村十四岁的 姐姐杨永香把得到的救助款让给了十一岁的妹妹杨永贵, 妹妹激动地哭了



1991年5月,山东省沂南县黄山坡乡沂蒙山区遍地是石板,这是孩子们读书的主要文具之一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两城村算术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上双井小学失而复学的孩子十分珍惜学习机会



1991年9月,陕西省佳县贺家岩村小学遇到阴天,教室里便很昏暗,学生们就在室外上课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中心学校能够上学,是这里的孩子们最大愿望



1992年2月,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乡哈乙海村由于交通不便,牧区的孩子根本无法上学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天星村这是一个条件极差的民办教学点,尽管如此,有些孩子还要走上10多里山路才能来此上学



1994年4月,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路,只得3分2厘工钱



1992年2月,甘肃省康乐县高集乡村舍上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莫为近利误前程,快送子女去读书



1992年9月,四川省望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石板搭成的教室,四面透风,冬天孩子们也只能在这种环境里上课



1992年2月,四川省旺苍县大两乡中心学校寄宿孩子们的午餐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新星村生活困难,可学习愿望很高,布依族女孩失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为了能缴上每年仅60元的书杂费,只好上山打柴



1992年2月,甘肃省渭源县聂家山小学一场暴雨摧毁了教室,孩子们眼睁睁地盼着能有一间屋子再让他们上课



1992年2月,甘肃省康乐县西部山区的孩子们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中心学校这些孩子离家四五十里,他们寄宿学校,每天很早起来,自己做饭吃



1991年9月,陕西省米脂县印门乡峁墘塔村小学窑洞里的二级复式班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西点村小学村民们集资翻盖了教室,但再也无力为孩子们购置课桌了




1991年4月,湖北省罗田县落梅河乡中心小学希望工程援建的中国第五所希望小学在建设中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蛭玛小学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



1991年4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一场春雨教室便一片泥泞,孩子们仍在这泥水里继续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李辛庄小学山村小学体育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羊丈村扛着桌凳去上学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南岩头村全校师生



1993年11月,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乡希望小学这是希望工程援建的第三所希望小学,建校三年来升学率年年达100%



1996年6月,云南省澜沧县大前湾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渴望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南开乡蚫蚫小学山村小学校开始了新的一天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希望工程援建的第一所小学



1993年10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加拿大华人王华瑞老先生在报纸上见到“湖心”学校的报道,捐资42万元港币,建了一所学校,孩子们高兴极了



1991年4月,安徽省六安县望江小学专心听课的孩子




2001年10月,河南省宜阳县中国交通报为孩子们送来了电脑,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上学路上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山里的孩子,吃苦是家常便饭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爱书的孩子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年纪虽小,却过早的担负起生活的重担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入学后的第一课



1993年12月,河北省阜平县孩子们在寒冬里继续上课



1993年12月,陕西省米脂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93年12月,河北省阜平县连家沟村小学孩子们的音乐课



1991年4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在泥水里上课的孩子们



1991年9月,陕西省五堡县放学回家的孩子



1991年9月,陕西省米脂县乔家枣坪小学孩子们的体育课



1992年1月,河北省完县观音堂村天气非常寒冷,冀玉明老师把学生领到自己家中上课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12岁的李成妹没有上过一天学,无论刮风下雨她都要去山里砍柴



1991年,河南省商城县余集乡石板村七旬老夫妇捐献寿木为新建的学校做门窗



199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岳普湖县这里的学生很早便来到学校早读



1996年6月,云南省澜沧县池塘小学孩子们在上体育课



2000年12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上双井村山村的一名语文教师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保太乡毛克凤同学功课很好,可一到交书杂费,全家便犯了难



2000年12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孩子们放学回家的路上



1996年10月,山西省静乐县李辛庄小学从温州来到这里助教的志愿者在教孩子们电脑课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能够读书是孩子们的最大愿望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小学能够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是男孩子



1993年12月,四川省旺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四处透风的课堂



1993年12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老区的老师和孩子们



1993年2月,河北省完县杨家台小学孩子们在雪地里晨读



1991年4月,安徽省六安县望江小学没有凳子,只好站着上课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随母亲到集上卖口粮的孩子



199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1993年12月一场6级地震使这个县的大部分学校倒塌,南疆军区指战员送来了帐篷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查畈村学生们在简陋的教室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尽管条件艰苦孩子们仍坚持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杜家庄村由于雨后教室坍塌,孩子们只能借村民的窑洞上课,寿材便成了课桌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每到周末,学生们便徒步三四十里回家取口粮



1991年9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遇到下雨天气,老师便多了一份责任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新发村辛家军、辛家友兄弟俩父亲病逝双双失学,随母亲过着艰辛的日子



1991年9月,陕西省米脂县室外课堂



1993年12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全国的少年儿童捐献压岁钱为老区的小朋友们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新星村退休干部赵德明捐出200元建成这座竹桥,孩子们才得以上学



1996年6月,青岛市博物馆学生们在参观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览



2000年4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下双井小学老师、班长和同学



2000年9月,山西省静乐县上双井小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2000年4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段计存老师为乡亲们讲述磨盘小学的故事



2001年5月,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村苏明娟的父亲高兴的把交通报捐赠的电脑挑回家中



2001年5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苏维埃列宁小学学生们在上计算机课



2005年5月,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院内14年后,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在北京首次相聚



2005年11月,广东省常平县同学们在广场上参观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览



2005年12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南岩头村14年后,段计存老师领着13岁的儿子回到磨盘小学讲述过去的故事



2007年3月,贵州省开阳县布依族中心学校孩子们领到了免费的书本非常开心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孩子们穿上凉山州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校服高兴的上学去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学校有了国旗,心中有了希望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家长们盼望着孩子们早日成才走出大山



2007年3月,贵州省开阳县孩子们高兴的领到了免费的新书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家长既是羡慕,又是盼望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武装部干部马德辉到“麻风村”为村民们补习汉语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村头刷满免除学杂费的标语,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政府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没钱也能上学



2007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中心学校孩子们盼望早一天在新建成的学校上课



1994年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跨世纪的钟声”大型 演唱会

封面:1993年12月,河北省滦平县金山岭长城金山岭小学的孩子们憧憬着未来


写在后面的话

作者:王薇

     

  我家书柜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本一寸厚的乳白色封面大开页画册,那是解海龙老师亲笔签名的《我要上学——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画册。 

  说起这本画册的来历,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2014 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纪实摄影。月的一天,我的摄影老师黄启军告诉我,拍摄“希望工程”的解海龙老师将在武汉举办一场讲座,建议我去听一听。

   918日下午,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四楼晴川厅,《大眼睛背后的故事——纪实摄影的社会实践》讲座即将开始。当解老师背着一只大大的旅行包,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他首先给大家深深地鞠一个躬,抱歉地说从机场赶来,一路堵车,来晚了。其实离讲座开始还差五分钟,是早就挤满了大厅的观众让他误以为自己迟到了。而接下来他的第二句话,令全场观众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他说:“看到后排这么多没有座位的观众,今天的讲座,我站着讲,陪你们一起……“三个半小时的讲座,解老师一口水都没喝,他的声音始终是那么热情而富有感染力。随着幻灯机放映一幅幅照片,他带我们重温当年的希望之路,给我们讲述照片背后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写了一篇日志。几经辗转,这篇日志有幸让解老师看到。让我没想到的是,解老师毫不吝啬地对我极力赞赏,还特意发来短信表示感谢,委婉地指出文中一个小错误:“……望把‘大鼻涕’张天义改成胡善辉……”

  从那时起,不知不觉中,我总会留意各种媒体对解老师的报道,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解老师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摄影家。为了学习摄影,他瞒着爱人“卖血”,换来一台朝思暮想的放大机;他曾经是“得奖专业户”,奖杯、奖牌装满一柜子;在拍摄希望工程的过程中,曾被人误认为“坏人”,被一拳打翻在泥水里;他的“大眼睛”照片首开中国影像拍卖之先河,拍出二十八万元的高价,而他毫不犹豫地将这笔钱为西藏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有一天,当我无意中向同样爱好摄影的闵如意老师如数家珍地讲起解老师的这些故事时,他沉思片刻问我:“你有没有想过和解老师一起写一本书呢?”

写一本书?这对于我来说大概是个梦吧!尽管平日里我也喜欢写写画画,但那毕竟都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篇章;尽管我儿时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现实却让我鬼使神差地选择了财务工作。

  但是,闵老师的话点燃了我深藏在心底的那个遥远的梦。

  经过两个月的深思熟虑,在我用手写的方式收集了满满一本关于解老师的资料之后,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再次联系了解海龙老师。

   解老师很快回复了我。他说:“看来需要全方位向你提供素材,你辛苦了!我们通力合作,我也会全力配合。”

  这一天是 2017  8  12 日。

  解老师竟然认可了我的想法。激动和惊喜之余,我立刻投入到更细致的准备工作中去。

   31 日,我如约来到北京。在和解老师见面之前,他打电话告诉我晚上正好与摄影圈的朋友们有个聚会。“你一起来吧,感受感受我的这帮朋友!”而其时,我只见过他一面,对于解老师来说,我应该就是一位陌生人,他却毫不介意地把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带进他的朋友圈!

  再次见到解老师,他一如三年前那般亲切、热情。他为我一一介绍他的朋友。我见到了摄影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朱宪民先生。“这位是我的摄影启蒙老师许老师!”当他向我介绍一位慈眉善目、温文儒雅的老先生时,我脱口而出:“许喜占老师,您好!”这一刻,我看见解老师眼神里惊讶而欣喜的光彩,他送给我一个赞赏的微笑,“你下功夫了!”他向我竖起大拇指。

   这以后我去北京多次,从第一次开始,解老师就将创作地点安排在他家里。“家里更随意更轻松,烧水喝茶都方便!”他说。

   解老师的记忆力好得惊人,几十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时间、地点、人物一个不差,提起希望工程的各项数据,更是令我叹服。我们说到精彩处,他常常情不自禁地从沙发上跳起来,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那么活灵活现。说到动情时,他的声音在不觉中就低沉下去,眼里泪光盈盈。从他的讲述中,我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真实,愈发鲜活。

   写作的过程是艰苦而愉悦的,我们力求展现出一个最生动、最真实、最全面的解海龙。

  初稿完成之后,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精修过程。解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严谨的人,他在百忙之余将文稿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好几遍并逐字逐句的修改。书中涉及人物众多,有师友,有他帮助过的人、有帮助过他的人。对他们的描写,解老师既要求生动真实,又不能对他们有一丝一毫的伤害,但凡出现可能引起歧义的语句,他都反复斟酌,然后做出最优化处理。此间,我们已经记不起“争论”了多少次,返工了多少次。最终,三十八万字的书稿,瘦身为三十万字左右。

  经过几番考虑和选择,2019  11 月,我们最终决定将这本书交给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感谢出版社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特别组织了一支优秀的编辑团队,为这本书倾注了非同寻常的热情。说到出版合同,我不得不提及一件事情。我是武汉人,2020 年春,我身处中国战“疫”的中心地带,当时物流优先发运紧急医疗物资,所以姜辉编辑先将合同寄给了解海龙老师,解老师签完名之后寄回出版社,等武汉物流恢复正常状态了,出版社再将解老师签过名的合同寄给我。当我看到解老师签名的一瞬间,整个人都愣住了。在“著作权人”一栏里,解老师把他的名字写在后面,而将前面的位置留给了我。我心里沉甸甸的,既愧疚又感动。后来和姜辉编辑聊到这件事,姜老师说,解老师总是和他说:“疫情里的武汉人,王薇辛苦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解海龙老师特别喜欢的一首诗。如果不是和解老师近距离接触,听他亲口讲述这些年的经历,我想,我不会那么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他会将这首诗当作他的精神力量之源,也不会真切体会到他那青松一样挺拔而高洁的人文情怀。



(编辑:老吴)

评 论
手机:  
电话:  
联系人:
Q Q:   
地址:  西安高新区高新一路9号富德大厦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各项建设...
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
近日,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滁非绝色》正式对外亮相。据悉,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
《芈月传》热播助长淮南景
近日,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着实让“淮南十景”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